“企業社會義務”(CSR)是一個近年廣受矚目的話題,越來越多企業管理層以不同方向尋求如何樹立企業社會義務。
在2004年10月7日,國際規范化組織(ISO)的技術管理睬正式提議并請求成員就新項目“社會義務指引”作出投票。經過五年的光景及六個工作組會議討論后,ISO26000的委員會版終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發行,而估計“ISO26000社會義務指引”將于2010年正式出版。
ISO/CD26000宗旨在于為全球企業在樹立、施行和監測社會義務系統提供了明白的指引,依據在ISO/CD26000,社會義務的定義是指機構有義務對其會影響社會及環境之決策及活動透明化和樹立在道德標準下。
社會義務七準繩
◆義務----機構須就社會及環境擔任任
◆透明----機構須就其會影響社會及環境之決策及活動透明化
◆道德行為----機構時辰遵照道德行為標準
◆尊重利益相關方----機構須尊重、思索及回應利益相關方所關注
◆尊重法規----機構須尊重及恪守法規請求
◆尊重國際行為規范----機構須尊重國際行為規范
◆尊重人權----機構須尊重人權及認知其重要性與提高性
基于社會義務七準繩,企業能夠應用兩個根底實務“社會義務的認知”及“利益相關方辨認及商定”針對七中心主題進而采取行動;而實務用作機構跟據“可持續開展的奉獻”及“尊重相關方之關注”來辨認決策與行動的要素。
七中心主題
◆企業管治----機構在樹立和施行決策中已思索法規及請求(不限于此)
◆人權----機構在其影響力下尊重和支持人權,而其影響力亦應向外伸展至供給鏈、當地社區、等
◆勞動實務----機構樹立與實行勞務相關程序,并包括以機構名義工作或在機構現場工作之承包方員工
◆環境----機構須交融手腕來減低負面環境影響及改善環境表現
◆公平營運實務----機構須以道德行為守則的態度與其他機構洽談
◆顧客----機構對顧客及消費者與產品和效勞的義務至相關事務
◆社區參與----機構須與當地社區樹立關系
在指引未部之附件是社會義務起草工具,企業可運用附件去推展企業社會義務,而ISO26000的中心主題亦可援用附件連結的文件。
企業可應用ISO26000這個全面的指引去樹立、實行及監控企業社會義務系統。
我們期盼開發一個具全球性而機構可運用的指引和準繩,以樹立、實行、維護與改善機構所觸及的社會義務。